北斗為應急通信煥發“生機” | 專訪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元剛先生

 原創: 《搜狐》 專用移動通信   2017年10月27日

張元剛,中國共產黨黨員,研究生,高級工程師?,F任兗礦集團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黨總支書記,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專網通信的發展在近年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而無論是公專網的結合,還是寬窄帶的融合,在面向行業及特殊市場的拓展中都突出了一個詞——“應用”。其中,尤其是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產品應用,在專網應急體系建設中被不斷挖掘潛力。

9月26日,作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歐亞經濟論壇系列配套專題會議之一的“2017北斗產業國際化發展論壇”在西安開幕。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而承辦方正是我們此次采訪的對象張元剛先生領軍的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

北斗產業國際化發展論壇是歐亞經濟論壇系列配套專題會議之一。歐亞經濟論壇是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為主體,面向廣大歐亞地區的高層次、開放性國際會議,論壇發起于2005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五屆,已成為歐亞各國增進相互了解、擴大互惠合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1、中國應急通信市場迎來發展新機

在今年的7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規劃回顧了“十二五”期間應急體系建設成效,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的目標。此外,規劃還著重提出要強化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完善國家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裝備配置,支持基層各類專業救援隊伍和應急機構配備小型便攜應急通信終端。

北斗天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元剛表示,在“十二五”期間,盡管我國因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等因素造成的損失已大幅下降,但每年仍有近5000萬人口受到災害影響,每年因災損失仍高達數百億元。

如何在各種突發災害中,第一時間挽救生命,以及保障人們的財產安全?應急通信是其中重要的選項,更是必須的組成部分。

據統計,目前我國縣級以上的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包含政務、地震、水利、交通等),按照每個部門配5~10個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和2個衛星移動數據終端,共需要約1.4萬個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和3600個衛星移動數據終端。另外,全國還有共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4萬多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綜合來看,全國在應急領域共有約4.5萬個用戶部門,需要近10萬個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和9萬個衛星移動數據終端,需求規模在5億元以上。這還僅是終端方面的需求,加上系統組網、應急通信車等設施裝備,以及商用市場,整個應急通信市場規模還將倍增。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傳統應急保障方式仍受制約。張元剛介紹說,目前,應急通信的手段主要是應急通信車,而應急通信車一般都集中配置在省中心,部分省份會在地市級配置少量的應急車,當發生災害后需要從各地調集車輛,受到道路條件、距離等限制,難以保證響應速度。在災時,主要依靠搶通地面光纜+衛星通信這種模式,而衛星通信則主要依靠衛星通信車和衛星電話,但衛星電話主要采用的都是國外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如海事衛星、銥星、Aces等系統,資費較高而且由于是國外的系統,還存在一定的安全方面的問題,不適合部隊、政府等有保密要求的部門使用。另外,便攜式以及可空投的通信設備相對較少。

而北斗天地公司的系列產品,尤其是盤古系列北斗通信對講機完善的解決了以上問題。

2、北斗橫空出世

北斗天地股份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國有特大型企業兗礦集團投資控股的一家專注于信息化、智能化與衛星導航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深度融入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以軍工品質、創新理念鼎立基業,是北斗天地公司的主旨,張元剛介紹說,目前,公司聚焦“北斗+”及“礦山工業智能”,所形成的兩大產品體系,在能源、教育、國防、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已廣泛應用。

為什么選擇進入北斗產業?不僅僅因為廣闊的市場前景,更是因為北斗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張元剛認為,任何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夠擔當如此重任,不單單是企業的追求,更是國家、行業、社會對企業的褒獎。

在北斗系統投入使用以前,我國一直依賴GPS系統。1996年臺海危機,美國用延時技術和干擾手段切斷我軍GPS定位信號,對我國國防安全造成很大威脅。2010年1月,美國對GPS系統進行升級維護,導致中國電信CDMA網絡中出現大面積GPS告警。就張元剛看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對國防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是維持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關鍵性產業。

同時,對于北斗產業,國家也予以了大力支持。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數據,2016年全國衛星導航系統產值約為2118億元,北斗的市場份額約占到30%,到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北斗的市場份額可以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

張元剛說,我國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其應用覆蓋了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未來將實現爆發式增長,前景十分廣闊。

3、盤古開天辟地

“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只局限于人的想象空間”,張元剛將這句在衛星導航產業內盛行的名言,也轉贈給了我們。

衛星導航的應用形式十分多樣,應用領域也十分廣泛。盤古系列北斗通信對講機就是北斗應用切入專網通信市場很典型的例子。

在此之前,北斗與專網通信的結合并不鮮見,部分廠商將北斗融入到對講機中,在實現對講通信的同時進行衛星定位,以提升對人員和設備的管理效率。但對于張元剛來說,這些應用還未完全體現北斗在專網通信,尤其是應急通信領域的獨特價值。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GPS最大的不同就是具備“短報文”通訊服務。這項功能在全球定位系統當中是一次技術的突破,美國的GPS只能是單向通訊,而中國的北斗實現了雙向性的通訊功能,實用性相當高。

什么是短報文通訊呢?張元剛打了一個比方,短報文其實就是相當于現在人們平時用的短信息,它可以發布120個字的信息,并能夠定位。也就是說,其他帶有北斗或者GPS定位功能的對講機只是告訴你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而盤古系列北斗通信對講機除了讓你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之外,還可以將你的位置信息發送出去,使其他人獲知你的情況,解決了何人、何事、何地的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軍用和民用價值。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北斗短報文首次成功應用,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當時救援指揮部隊和前線救援人員最得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7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的有效利用。

4、更好的應用 最后的保障

在漁業、林業、巡檢等野外作業或戶外旅行中,在通信網絡沒有覆蓋的地區,或者遭遇災害而喪失網絡通信能力的地區,一旦出現危急情況而沒有得到及時救助,往往帶來的就是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張元剛感嘆道,在初期調研走訪用戶的時候,一些漁民十分糾結,養一部海事衛星電話的費用太昂貴,但為了關鍵時刻救命又不敢不養。也有一些部門購置了不少海事衛星電話,因為價格貴且使用成本太高,平常束之高閣輕易不敢用,遇上突發情況,拿到手上竟然沒電,完全成了擺設。

張元剛說,北斗終端,例如盤古對講機根本不需要考慮使用成本,且實現了同樣的效果。北斗二代在亞太地區布網后,北斗短報文的雙向短信功能在救險方面得到了完美應用,遇到險情后一鍵求救,終端會自動把附帶著定位信息的求救短信通過衛星發給平臺或救援隊,實現了GPS+海事衛星電話的功能,而且更加方便。在使用成本上,張元剛笑言,浙江省有個2011年的統計,漁民利用北斗衛星發短信1300萬條,其中船與船互通604萬條,船與手機互通696萬條。為什么這么多,就是因為便宜,相比衛星電話,北斗短報文的通信費用只是前者的幾十分之一。

5、創新應用 天地一體

張元剛將北斗天地公司定位為,構建以北斗應用為特色的信息技術服務體系,打造天地一體智慧化的綜合服務商。在這個基礎上,北斗天地公司一直堅持發揮技術優勢,深度參與軍民融合,研發了包括盤古對講機、北斗定位手咪、多系統公共位置服務平臺、北斗高精度移動指揮調度系統等在內的一系列軍民兩用的北斗特色系列產品:

1、盤古系列北斗通信對講機是北斗天地公司潛心研發的最新產品。對講機設備以其通信可靠、隨身攜帶的特點,一直是應急通信領域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傳統對講機設備無法進行遠距離的通信傳輸,也是其明顯的缺陷。北斗天地公司意識到北斗衛星的特有的短報文技術可以完美彌補對講機的這一缺陷。于是就有了自主研發的盤古系列北斗通信對講機,其將數字對講和北斗短報文通信技術相結合,短距離采用數字對講,遠距離采用北斗短報文,長短結合,有效的開創了一種新的應急通信解決方案。

2、北斗定位手咪采用先進的工業級芯片,即插即用,為傳統對講機提供了經濟可靠的升級方案。

3、基于北斗導航技術的多系統公共位置服務平臺,搭載導航終端,實現對人員、設備、車輛的實時監控管理,采用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建立綜合立體的管理信息體系,為用戶提供應急通信、跨區域管理、輔助決策整套解決方案。

4、國內首套軍民兩用的北斗高精度移動指揮調度系統,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無線自組網和多媒體通訊技術,在車輛、人員編隊的各節點之間建立雙向通訊鏈路,已成功應用于某信息化部隊。

5、“雙模4G+雙模北斗”穿戴、手持、車載系列平臺,集成國產自主雙模4G芯片、雙模北斗芯片,為國防信息化提供優質選擇,打造海外投資與軍民融合信息安全底線。

6、智能可穿戴系列產品為戰場搜救、緊急救援、老人關愛提供可靠選擇。

7、三系統四頻點抗干擾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機載、艦載、車載各種場景,雙系統三頻點高動態抗干擾系列產品為信息化彈藥、無人機導航提供可靠支持。

面向未來的發展,張元剛提出了“一二三、天地間”的理念。

一大產業,打造集團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堅持技術開發協同化、產業發展專業化原則,依托集團,走向社會,著重建設基于云平臺的數字礦山、智慧園區、智能物流、智慧社區,實現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崛起,推動集團產業轉型升級。

兩大業務,做優做強信息化智能化和北斗應用業務。發揮企業信息化技術積累和北斗基礎平臺作用,開拓專業和社會兩大應用市場,保障公司長期穩定發展。

三大體系,構建北斗時空、大數據和系統保障服務體系。兼容北斗、GPS、格洛納斯三大系統,開展北斗時空、大數據和系統保障三大服務,融合創新,特色發展。

當前,我國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并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而北斗二代計劃在2020年前發射35顆衛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導航系統,比GPS還多5顆,多出的這5顆是位于赤道上空的靜止高軌道衛星,其主要任務正是服務于短報文。

張元剛表示,北斗短報文技術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完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開放,與應急通信的結合,將開拓出更多的使用場景,真正實現短報文的民用通訊功能和價值。而北斗天地公司進入應急通信領域,以及所推出的系列基于北斗應用的產品,也將為整個行業引入北斗產業體系充滿旺盛生命力的市場契機。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